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滁州公司怎么起名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滁州公司怎么起名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滁州得名于滁河,滁河古称“涂水”,滁州由古代“涂中”沿革而来。滁州地名从“涂”到滁的演变,是古人对客观发展的认识在造字法上的运用,可以用来解析滁州山水形胜的地理特点。
涂是一个形声字。从水从余,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读作tu,指的是发源于四川益州流向云南一条河流(即今天的牛栏江)。江淮人借用同一个字“涂”,而发出了不同的音称作“涂C++hu水”,也只是声母的差别。须知,古代有一些汉语地名,实际是用汉字形式保留下来的古民族语的译音。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历了淮夷、吴、越、楚等氏族部落和封建王国时期,发音演变复杂。作为汉字的“涂”在使用中还有多种义项,“涂”也通“除”,涂月即农历十二月,除夕即十二月底。
“滁”字的出现,代替了“涂”,专指地名而别无他意,这是古人的一个创造。滁仍然是一个形声字,但也有会意字的内涵。滁地有水有山,作为这个字中间结构的“阝”,象阶梯,意为上山,单独成字楷[_a***_]作“阜”,多与土山、山陵、高下、建筑物或地名有关。“余”在甲骨文中也是象形字,表示房屋建筑。“氵”加“阝”加上“余”,表示有水有山有城池建筑的地方就是“滁”,同时也保留了古字chu的读音,形声加会意,多么符合地理事理,真是妙极了。
然而,一个文字的发明使用到普遍被社会接受,要经过漫长的实践检验。“滁”字的发明和流行,根据资料推断当在南北朝到隋之间。北魏北齐时期,这一带曾置过临滁郡。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正式设置滁州。隋以后,滁州、滁河作为州名水名,逐步沿用下来。唐《六典·淮南道》有注云:滁水出庐州之梁县(今肥东梁园)。滁河代替“涂水”,正式见于唐代典籍,故《辞海》注:涂水,古水名,唐改“涂”作“滁”,即今安徽省滁河。直到北宋初,文字学家徐铉整理审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才把“滁”字作为新附字收入其中。
滁州在南北朝以前没有设置地名,“滁州”这个名字在隋朝正式出现,滁州古城名“涂中”,而滁河古名“涂水”,因此滁州名称来源大概率来自“滁河”,继隋朝“南谯州”改名“滁州”后,涂水也改名为滁河,沿用至今。滁州原属徐州新昌郡顿丘县,这是滁州地缘之始末,民国曾废为“滁县”,很多本地人还经常这么称呼自己。
滁州市属于安徽省省辖市。位于皖东江淮之间,与南京市山水相连,是南京“小时都市”主要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
滁州市属于安徽省省辖市。
滁州,安徽省省辖市,位于皖东江淮之间,与南京市山水相连,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主要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
滁州是安徽东大门,毗邻长三角,又是南北之间重要通道。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宁西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交织成网,穿越和连接市域。
滁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为江淮丘陵地带,地表覆盖着大片的 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
滁州因滁河而得名,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拥有1000多所大中小型水库。蜚声中外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AAAA旅游区和国家重点森林公园—琅琊山,与市区相依,山在城中,城在山中。
滁州市的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滁州市辖琅琊区、南谯区2个市辖区和全椒、来安、定远、凤阳4个县,代管天长、明光2个县级市。共有16个街道、82个镇、1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滁州市政府驻南谯区龙蟠街道龙蟠大道99号。
琅琊区辖10个区直管社区和省级琅琊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门社区、南门社区、西门社区、北门社区、琅琊社区、凤凰社区、古道社区、白云社区、清流社区、创业社区、琅琊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政府驻清流街道西涧路铜欣雅居一号楼。
南谯区辖2个街道、8个镇:大王街道、龙蟠街道、乌衣镇、沙河镇、章广镇、黄泥岗镇、珠龙镇、大柳镇、腰铺镇、施集镇。区***驻乌衣镇大同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bagam.com/post/9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