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宝宝起名字有讲究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宝宝起名字有讲究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当然有必要!
古代讲究多啊,孩子呱呱落地,三月后父母会为孩子取名,这里的名就是大号。
有句话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古代很讲究这个,父母取的名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事,这个名平时是不允许别人随便叫的,一般只有父母长辈才有资格直呼一个人的名。
字是自己取的,朋友交往什么的,都是直呼对方的表字,不允许叫名的。
另外名和字一般都有一定的关联,有些人的表字对名字是一种解释,有相辅相成的意思,比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再比如岳飞,名飞,字鹏举。
也有人取的字,跟名的意思正好相反,有点熊孩子的味道了,比如徐退,名退,字进之。
还有像关羽这样的,充满诗情雅趣,名羽,字云长,是不是很有意思?
当然了,也有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名和字,比如曹操,字孟德。“操”跟“孟德”我就看不出有啥关联。还有那个字玄德的刘备,也没多大关系。
至于“号”就更是自己说了算,你喜欢莲花,又想跟别人不一样,那就叫“青莲居士”好了。
再比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生颠沛流离,无所依靠,尝遍人生疾苦,方忆平平淡淡才是真,自号“易安居士”,也[_a***_]是调侃自己逆来顺受的无奈,还是对人生的期待。
总之,名和字还有号,在古时是不一样的,名里面有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字是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或者说兴趣喜好都行,可自由发挥,号则更是随自己的心愿,只不过一般人取个号也叫不出去。
现在看来,这都是些繁文缛节,不必太过遵守,朋友之间一样直呼其名,但也有不少人觉得特别喜欢某个字或者典故故事什么的,就从里面提炼出东西来做自己的字,这样也挺不错的。
现代社会所谓姓氏、名字在中国古代实际上指的是四个方面的内容。
姓是所从出的标志,主要用来“厚亲亲”、“别恩爱”、区别婚姻,意即同姓的应该利益一致,相互亲爱,相互扶持。古代律法规定:同姓之内不能通婚(白虎通义)。上古及中古人们习惯依土而居,同姓多居住在一起,同姓之内不得通婚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避免近亲繁殖,有利于优生优育。这个规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为中华民族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优质人口保障。随着人口的不断迁移和中国古代陪嫁制的负面影响(亲上加亲),到了中国近现代,同姓之内不得通婚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成了约束婚姻自由的桎梏。
氏是姓的分支,古人姓内也称氏,比如现代社会所谓的刘姓,实际上应该是刘氏,主要来源于两个姓:姬姓和祁姓。姓不能变,氏可变。汉代以后,姓氏合一,人们多称氏而不称姓,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姓氏实际上是一个偏义复词,偏指氏。
中国古人有姓、氏,也有名、字,出生取名,成年取字,先名后字,字和名之间往往有联系,比如刘过,字改之;孔子名丘,字仲尼(名字源于尼丘山);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到了中国近现代,名字开始合一,或者说中国人在取名之后不再注重取字。所以现在的中国人所谓“名字”实际上也是一个偏义复词,偏指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bagam.com/post/8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