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潘俊宝宝起名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潘俊宝宝起名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简介: 公司前身为福州市建筑工程公司,始创于1.50年,原是福建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国有施工企业,隶属福建省工业厅。 1***3年回拨福建省,更名为福建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 1999年9月,公司更名为福建六建建工集团公司。 2007年1月,公司改制为民营企业,成立福建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8月,经过福州市建设行政管理局《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榕登记内名预核字[2010]第000010.519058)核准,公司更名为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潘俊钢成立时间:1993-12-12注册资本:150000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350100100083324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水部龙庭路10号
往好听了说,关羽这么做是为了延续[_a***_]争夺战的辉煌;说句大实话,就是关羽自己飘了,想着争功。
这个时候的三国是什么情况呢?219年春天,刘备和曹操间爆发了汉中争夺战,战争最后以夏侯渊被斩杀、汉中落入刘备手中告终。不久,刘备进位汉中王,又派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而曹操则颇有些内忧外患,逐渐***取了守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果,一时间“威震华夏”,曹操甚至动了迁都的心思。但是很快,关羽就被吕蒙在背后捅了一刀,并最终丢掉了荆州。
关羽这么做,是挟蜀汉新胜之威,旨在扩大对曹操方面战果的一次军事活动。他看到了在汉中战场上,刘备方面对曹操的优势,想要在东线继续扩大战果,甚至对曹操进行毁灭性打击。这是从正面上对他当时想法的评价。
但是从反面来看,关羽这么做是一次极其冒险的军事行为,是一场完完全全的冒险。他违背了蜀汉的核心战略《隆中对》,在天下根本没什么大变的情况下就发动了这场战争。他根本没做好后勤补给工作就匆匆走上战场,更没有考虑背后还可能被人打黑枪。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性格刚愎自用的关羽看着马超、黄忠等人在西线打的太好了,而他自己在荆州寸功未立,急于要为自己刘备集团第一武将的身份正名,而仓促地发动了这场战争!
其实说起来很遗憾,襄樊会战后第二年曹操就死了。如果在曹***的时候,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发动襄樊会战,很有可能整个三国历史都要发生剧变。
长话短说,关羽发动襄樊战争是有两方面原因的:自身的荣誉感和刘备的压力。
公元219年5月,刘备赢得了汉中之战,曹操从汉中撤退。虽说是胜利,却也是赢得很艰辛。而且就战获成果来说,刘备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早在217年的时候,张郃就把巴西的百姓迁徙到了汉中,而曹操从汉中撤退的时候,顺便把汉中的百姓也一同迁走了。这样一来,刘备等于损失了两个大郡的人口。战损比吃亏了。而且还要面对来自南郑的张郃的威胁以及曹操在关中的大军,为了喘一口气,刘备很需要人分散曹操的注意力。因此当关羽出兵的时候,刘备并没有阻拦,而是默许了。
就关羽而言,发动襄樊之战不仅仅是从战略大局考虑,还有就是来自名将的荣誉感。一方面是218年的时候,曹仁就已经引兵南下,先是平定了宛城之乱,然后屯兵樊城,对[_a1***_]虎视眈眈,也给关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另一方面,对于关羽的评价,就当时的很多人而言,关羽也是一代名将,镇守一方没毛病,领兵打仗也可以,自己也是勇冠三军,除了太傲,也没有什么特别要命的缺点。不得不说,因为没有任何资料说关羽是受命出兵,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襄樊之战的出兵计划全由关羽和马良等人设计。襄樊之战的出兵时机非常好,此时曹操刚刚结束了东西两个战线,总的来说大军还是比较疲惫的,而且襄阳正好雨季,于禁不了解情况把营帐驻在洼地,被关二爷借势用大水淹掉了三万大军。凭借此战功,关羽又一下子名震华夏,看关羽这边捷报连连,刘备也就没太管他。但是毕竟赢了于禁是老天帮忙,要真和曹操硬碰硬,就关羽的两万人是不够的,因此关羽要求上庸的刘封孟达出兵援助,但是被拒绝了。于是乎二爷派人找刘备请求出兵援助,结果信使还没到,关羽就被徐晃的5万人和曹仁里应外合给击退了。然后又被东吴偷了一波家,直接就凉了。
因此总的来看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必然的,客观压力太大,而且关羽性格也在那摆着。只是自身实力不够硬,军队数量太少,一旦成了消耗战,基本上就没希望赢了。再有就是孙吴的背盟,真心坑了关羽一波,当然这也不仅仅是关羽惹了东吴轻视东吴的问题。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没有任何友军支持和策应的情况下,孤军北上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其实关羽的战略意图很简单,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想拔下荆州向北方进军的钉子,拿下樊城就可以虎视许昌和洛阳,直接威胁曹操的中原腹地。二是和刘封驻守的上庸遥相呼应,关键时刻可以相互策应。三是迫使曹操更加关注樊城,使其无法分兵于汉中,减轻立足未稳的汉中的压力。
实际上,关羽的意图只实现了一个,那就是吸引曹操重兵来救,就这一个意图还实现的不彻底,并导致兵败被杀。客观上这固然有关羽自身不重视孙刘联盟,因自身的傲慢使孙刘联盟破裂,导致东吴白衣渡江,抄了关羽后路。但最主要的是刘封的不救,以及傅士仁和糜芳的反水,主观上来讲,关羽自己也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高估了自己对部下的控制能力,同时也没有认识到孙权的野心。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十月,南阳百姓不堪徭役之苦,负有同情心的宛城守将侯音、卫开带领南阳官吏百姓举事,并联合蜀汉方面荆州守将关羽里应外合反叛曹魏政权。《三国志》注曹瞒传曰:“音(侯音)于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也就是说,侯音已经和关羽通过沟通,告诉关羽,我要举事了,太守都被我抓了,关将军赶快配合一下吧。但是侯音这个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南阳功曹宗子卿骗侯音说:“足下顺民心,举大事,远近莫不望风;然执郡将,逆而无益,何不遣之。吾与子共暞力,比曹公军来,关羽兵亦至矣。”意思是说你顺应民心举大事,远近无不望风披靡,但是你抓了太守也没什么好处啊,不如放了他,我就和你同心协力,如果曹军来了,关羽的人马也可以到达(这句话很关键,说明他知道侯音已经和关羽互通过信息),不愁大事不成功。几句忽悠后,侯音还真的放了太守东里衮,太守得释,子卿也跳城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后来的事就简单了,太守和宗子卿收编民兵把侯音团团围困,曹仁率领军队从樊城赶来,一举剿灭了侯音的反叛。
侯音被剿灭的时间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正月。而此时,关羽还迟迟没有发兵,也许是关羽想不到侯音败的这么快,也许是信息的滞后,也许是根本没有得到侯音已被消灭的消息,直到[_a2***_]关羽才到达攻击目标樊城。而此时,曹仁已经平定叛乱返回樊城,关羽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时机,无奈只好将错就错围攻曹仁。之后就是文章开头的几个原因,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bagam.com/post/82273.html